Mind & Body Garden Psychology

View Original

0-6岁幼儿受到虐待后的心理创伤,家长如何干预?

文/徐艺珊博士

近几年国内不断爆出幼儿园的虐童丑闻,体罚,身体虐待,性侵,桩桩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有些人说,“小孩子那么小懂什么?没关系!”

错!

不论孩子多幼小,包括婴儿在内,接触到虐待行为后都会受到影响,哪怕他们因为年幼而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不论幼儿是不是这些虐待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哪怕只是旁观到这样的虐待行为,或者感受到周围同伴们的剧烈恐惧情感,都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 (Briere, etc., 2001)。

美国国家儿童创伤压力网(NCTSN)里的复杂型创伤小组在对美国儿童的心里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78%的孩子都经历过两次以上的心理创伤经历,第一次创伤发生的平均年龄是5岁(NCTSN, 2003)。另外,在1万多名接受心理创伤治疗的孩子中,大概五分之一的孩子都是6岁以下的幼童。

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综合症候群中心总结了导致6岁以下幼童产生心理创伤的主要危险因素(Scheeringa, 2016):

虐待(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忽略,等等)

目睹其他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家庭暴力,别人之间的虐待行为,等等)

车祸

自然灾害

战争

被狗咬

复杂的手术经历

因为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独特性,幼儿受到心理创伤后的表现方式会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都非常不一样。如果我们按照成年人的思维去观察,很可能觉得孩子没有受到影响,其实我们可能已经忽略了很多重要的行为细节,从而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期。

结合众多心理学研究,美国国家儿童创伤压力网总结了下面几个幼童在心理创伤后的认知,行为,生理反应,供父母家人们参考:

事发后,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父母和家人们,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

1. 尽早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经受过虐待或者创伤的孩子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历其他的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

用心理干预和其他的预防方法可以慢慢的减少危险因子,能够有效的治疗心理创伤。如短期认知行为疗法(CBT),长期亲子关系疗法(relationally-based treatment, Lieverman et al., 2006), 特定条件下的游戏疗法 (play therapy)等,都有研究支持其有效性。

有时候父母觉得事情不大,不太表孩子内心也认同。孩子内心敏感容易受伤,但不知道如何理解表达自己的感受,经常会间接的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有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成年人去肯定他们的感情,引导他们表达自己。

2. 父母家人尽快行动起来

父母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构建强有力的保护因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保护因子不但能帮孩子在短期内建立心理韧性,还能对孩子长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健康部在回顾了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文献后,在2013年发表了他们对保护因子的研究。之后这些因子又被重新梳理求证,儿童受到虐待或者忽视后产生心理创伤的重要保护因子有如下12个(2015):

个体层面上:目标感,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技能,人际关系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积极性活动的参与度

关系层面上:父母的胜任能力,积极的同伴,父母的心理生理健康

社区层面上:积极的学校环境,稳定的生活环境,积极的社区环境

这其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设立明确的期望,运用积极的管教方式并且注意要一贯执行,而不能随时改变自己的主意。对于收到过虐待的孩子,奖励非常重要。奖励他们的好行为会带来很多积极的结果。

另外,父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被虐待经历的孩子的一个关键保护因子。包括父母自己的情绪调节技能,比较低的压力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学家的帮助,帮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支持自己的孩子。

在虐待行为发生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现在心理学的资源越来越多了,希望大家找到专业靠谱的心理资源和社区资源,帮助自己,家人,孩子,一起应对,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Briere, J., Johnson, K., Bissada, A., Damon, L., Crouch, J., Gil, E., ... & Ernst, V. (2001).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for Young Children (TSCYC): Reliability and association with abuse exposure in a multi-site study. Child abuse & neglect25(8), 1001-1014.

Development Services Group, Inc., & Child Welfare Information Gateway. (2015). Promoting protective factors for victim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Children’s Bureau.

Lieberman, A., Ippen, C., & Van Horn, P. (2006). Child-parent psychotherapy: 6-month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45 (8), 913-918. doi: 10.1097/01.chi.0000222784.03735.92

Scheeringa, M. S., Weems, C. F., Cohen, J. A., Amaya-Jackson, L., & Guthrie, D. (2011). Trauma-focus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ree through six year-old childr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2 (8), 853-860

http://www.ptsd.va.gov/

http://www.nctsn.org/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欢迎寻求一三心理诊所的服务(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心理测试,药物治疗,语言治疗,等等)

美国一三心理诊所的其他相关心理资源:

欢迎预约我们的线上线下服务

一三心理诊所地址:

Office 1 (SF Bay Area)

885 N. San Antonio Rd., Suite O, Los Altos, CA 94022

Office 2 (San Diego)

9920 Pacific Heights Blvd, Suite 150, San Diego, CA 92121

Office 3 (New York)

303 Fifth Avenue, Suite 901, New York, NY 10016

admin@mindbodygarden.com

650-434-2563